請即時發放
2023年10月24日
音樂與影像 匠心力作
今年新視野藝術節壓軸節目,香港小交響樂團將呈獻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重磅製作 ─ 以蕭斯達高維契生平歷史背景為藍本的電影《噢,信是彼邦》之亞洲首映。創作形式橫跨繪畫、影像、雕塑及劇場,肯特里奇的新作每次均備受注目。肯特里奇為蕭斯達高維契的經典作品第十交響曲置上叫人難忘的影像,把作曲家與蘇俄建國最初40年(1920-1960)間的歷史壓縮在一個混合紙板、戲偶、裝置、影像的電影之中。觀眾將隨著大銀幕鏡頭看著栩栩如生的蘇俄歷史人物在以卡板製成的博物館內遊走,耳聽著由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柏鵬(Christoph Poppen)指揮蕭斯達高維契尖銳深刻,意味深長的樂章之現場演奏,絕對是令人啟發感悟的藝術體驗。
肯特里奇《噢,信是彼邦》將於11月18及19日(星期六及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以藝術思考歷史
有南非藝術鬼才之稱的肯特里奇1955年生於約翰內斯堡,他的表現手法糅合繪畫、寫作、電影、演出、音樂、劇場等多種媒介,以政治、科學、文學及歷史為基礎進行創作,同時保留有矛盾且不確定性的空間。自90年代起,肯特里奇的作品廣見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畫廊,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倫敦白教堂美術館及皇家藝術學院、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巴塞爾美術館等。
《噢,信是彼邦》是一部為蕭斯達高維契的第十交響曲而製作的電影,但肯特里奇強調這並不是把交響曲變成電影配樂,也要避免任何淹沒音樂本身的影像和旁述。蕭斯達高維契的人生軌跡跌宕起伏,創作歷程飽受巨大的政治牽扯與公眾壓力,他的第十交響曲於史太林去世後發表,獲世人視為傑作,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蕭斯達高維契最令人信服和讚歎的交響作品,而作品背後所隱藏的秘密世界,樂曲中的音樂暗碼等亦為人所津津樂道。
肯特里奇把電影背景設於一個由紙板製成的蘇維埃博物館,製作團隊以微型攝影機,穿梭博物館不同的大廳,並以戲偶的形象呈視中心角色,包括蕭斯達高維契和他的學生納齊羅娃,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情人布里克,還有列寧、托洛斯基和史太林。《噢,信是彼邦》2022年6月由琉森交響樂團作世界首映,大獲好評。香港小交響樂團2023年將之帶到香港作亞洲首映,並由音樂總監柏鵬親自指揮,透過藝術及音樂,讓觀眾以另一角度思考歷史,回到世界記憶的時間軸。
香港小交響樂團
肯特里奇《噢,信是彼邦》
18.11.2023 | 星期六 | 8pm
19.11.2023 | 星期日 | 3pm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450, $320, $180
(節目約長1小時,不設中場休息)
節目
蕭斯達高維契 – E小調第十交響曲,作品93
音樂總監/指揮:柏鵬 Christoph Poppen
電影創作團隊
導演: 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剪接: Janus Fouché, Žana Marović, Joshua Trappler
服裝及人偶設計: Greta Goiris
佈景及模型設計: Sabine Theunissen
攝影指導: Duško Marović SASC
錄像調控: Kim Gunning
監製: THE OFFICE performing arts + film
***********************************************************************************************
柏鵬 Christoph Poppen 音樂總監/指揮
享負盛名的指揮家、小提琴家、室樂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柏鵬,於2023/2024樂季起正式出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帶領樂團發掘更多音樂發展的可能,並與桂冠音樂總監葉詠詩和副指揮葉詠媛緊密合作,繼續讓香港及海外觀眾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與力量。本樂季柏鵬執棒重點節目包括細川俊夫小提琴協奏曲的香港首演、肯特里奇《噢,信是彼邦》之亞洲首演、科隆WDR電台合唱團首度與樂團合作的巴赫《聖誕神曲》和全新的《大師灼見》系列,以及率領樂團於葡萄牙馬爾旺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演出。
柏鵬現同時是科隆室樂團首席指揮,以色列室樂團首席客席指揮及葡萄牙馬爾旺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他於2015/2016樂季起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期間於「相約大師柏鵬系列」中為香港觀眾帶來豐富及新鮮的曲目,當中包括不少德奧經典及當代作品。他曾帶領樂團於德國及葡萄牙演出,並且是香港國際指揮大賽評審團之聯合主席。
柏鵬於1995至2006年間擔任慕尼黑室樂團藝術總監,在短時間內即令樂團實力大增,形象煥然一新。2006年他被委任為薩爾布呂肯電台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7年至2011年出任新的德意志電台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柏鵬合作過的樂團包括維也納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法國電台愛樂、班貝格交響樂團、薩爾茨堡室樂團、荷蘭電台愛樂、海牙愛樂、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首爾愛樂、新日本愛樂及新加坡交響樂團等。他在意大利亦演出頻繁,常與當地頂尖樂團合作,並在多個藝術節如威尼斯雙年音樂節中亮相和主持大師班。
柏鵬於2014年所創辦的葡萄牙馬爾旺國際音樂節聲譽日隆,國際知名獨奏家紛紛亮相。其他2022/2023樂季重點演出包括與葡萄牙波圖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再度指揮德意志電台愛樂樂團、慕尼黑室樂團及雅典國家樂團,以及繼續與科隆室樂團合作莫扎特彌撒曲全集的灌錄工作。2020至2022年間,他是首爾古典革新音樂節藝術總監,節目策劃極具創意。此外,柏鵬經常為歌劇執棒,先後為斯圖加特國家歌劇院、法蘭克福歌劇院、科隆歌劇院、卡羅費利切劇院、埃森音樂劇院及由魯爾三年展委約的新製作等出任指揮,大獲好評。
柏鵬亦為出色的小提琴家,於1978年聯合創立了凱魯比尼四重奏。他曾任德特莫爾特音樂學院小提琴及室樂教授,其後於1996至2000年出任柏林艾斯勒音樂學院院長,並自2003年起為慕尼黑音樂及戲劇學院小提琴及室樂教授。。他於2001至2005年間同時擔任著名的ARD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藝術總監。2019年成立馬爾旺音樂及藝術國際學院。柏鵬亦於2021/2022年度起出任西班牙著名的索菲亞音樂學院小提琴系系主任。
***********************************************************************************************
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導演
肯特里奇1955年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以繪畫、電影、劇場及歌劇製作享譽國際。他的表現手法糅合繪畫、寫作、電影、演出、音樂、劇場等多種媒介,以政治、科學、文學及歷史為基礎進行創作,同時保留有矛盾且不確定性的空間。
自1990年代起,肯特里奇的作品廣見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畫廊,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倫敦白教堂美術館及皇家藝術學院、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巴塞爾美術館、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及開普敦諾弗爾基金會藝術博物館,亦曾多次參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2012、2002、1997) 及威尼斯雙年展 (2015、2013、2005、1999及1993)。
他的歌劇製作如莫扎特《魔笛》、蕭斯達高維契《鼻子》、伯格《璐璐》及《沃采克》,曾多次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米蘭史卡拉大劇院、英國國家歌劇院、里昂歌劇院、阿姆斯特丹國家歌劇院、悉尼歌劇院及薩爾茨堡音樂節公演。他執導的劇場製作包括《拒絕時間》、《冬遊》、《紙音樂》,以及與南非木偶劇團合作的《烏布與真相委員會》、《浮士德在非洲﹗》、《尤利西斯歸鄉記》等亦曾於世界各地的劇院及音樂節上演。
2016年,肯特里奇在約翰內斯堡創立了創作中心,為創作者提供透過實驗、合作、跨領域的藝術實踐進行構想和製作的空間,中心亦不時舉辦工作坊、公開演出及導師活動等。
肯特里奇的藝術成就獲廣泛認同,曾獲頒多項榮譽名銜,如耶魯大學、倫敦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以及2015年獲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頒授榮譽院士,並在2021年成為巴黎美術學院國外會員。獎項方面,他於2010年獲頒表彰文化及科學技術貢獻的京都獎,再於2012年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之司令勳位,並且是哈佛大學諾頓講座年度講者。其他獎項包括:2017年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藝術獎、2018年的費爾特里內利國際獎、2019年的東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2022年「意大利之星」勳章。2023年,肯特里奇更憑《女先知》獲頒倫敦奧利花歌劇傑出成就獎。
他的作品獲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其中包括珀斯西澳藝術館、紐約卡奈基、巴黎聖地亞哥美術館、慕尼黑藝術之家、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首爾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等。
*********************************************************************************************
肯特里奇《噢,信是彼邦》主要角色
蕭斯達高維契(1906-1975)是一位俄國作曲家。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了15首交響曲、多首室樂作品和一些協奏曲,很多都是在當時政府強加於人的蘇維埃藝術意識形態的壓力下寫成的。他的事業在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下開始,當時還容許作前衛藝術的實驗,而他也一躍成為蘇聯最負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但他後來卻成為了批評、譴責和禁制的對象。1948年當局在「日丹諾夫指令」中,第二次批判他撰寫的形式主義音樂,違反了黨的文化政策,他因此被莫斯科音樂學院解除教職。第十交響曲寫於1953年,即史太林去世那一年。
納齊羅娃(1928-2014)是一位鋼琴家和作曲家,在蕭斯達高維契遭莫斯科音樂學院解僱前曾跟隨他學習。關於他們的關係有許多說法,他們的往來顯得頗為密切,這在蕭斯達高維契於第一任妻子去世和第二次婚姻之前寫給她的許多信件中都有記載。有說法在第十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中,蕭斯達高維契嵌入了帶有他(D-降E-C-B)以及納齊羅娃的名字首字母(E-A-E-D-A)的音符為主題動機,並在整個樂章中都加以重複和交織。
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1917年俄國革命和蘇維埃早期的傑出詩人。他十多歲便參加了俄國的社會民主工人黨,後來因為參與政治活動而被單獨囚禁,在獄中開始寫詩。他是俄國未來主義運動的領袖,在革命期間也是布爾什維克的忠實支持者。他的詩充滿民主思想,後來也以其創作充任共產黨的發言人。他的抒情詩常題獻給他的繆思作家布里克,兩人有過公開的長期關係。共產黨當政早年,他享有相對的自由,但最終因理想破滅而自殺身亡。
布里克(1891-1978)是馬雅可夫斯基的年輕情人。她是一位俄國作家和社會名流,與許多俄國頂尖的前衛藝術家都有交往。20歲時,她嫁給了俄國的未來主義詩人、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奧西普‧布里克。馬雅可夫斯基和她的關係由1917年維持到1923年,之後他繼續與她和奧西普保持密切的來往。奧西普一直是馬雅可夫斯基最信任的顧問,他最狂熱的倡導者,又曾與他一起創立了蘇維埃早期最活躍的前衛雜誌《左翼藝術》。
列寧(1870-1924)是俄國的共產主義革命家,布爾什維克的領袖。他在1917年的俄國革命崛起,那是20世紀最驚天動地的政治事件之一。這場血腥的革命標誌著壓迫人民的羅曼諾夫皇朝以及俄國多個世紀的帝國統治的終結。布爾什維克後來改稱共產黨,推舉列寧為蘇聯的領袖,那是世上第一個共產國家。他晚年健康衰退,由此也引起了黨內激烈的派系鬥爭。
托洛斯基(1879-1940)在布爾什維克奪取俄國政權的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在早期蘇維埃政府的地位僅次於列寧。他無疑是在俄國革命而冒起的最出色的思想家,其興趣的廣泛以及思維想像力,甚至超越了列寧和其他理論家。他是一位永不言倦的工作者、令人鼓舞的公開演說家,以及果斷的行政人員。另一方面,作為一位領導,他卻不怎成功,部份原因是由於他的才華和高傲令他與共產主義運動中沒那麼光芒四射的人物合不來。列寧死後,他在派系鬥爭中敗給了史太林,並於1927年被開除出黨,最後在外國流亡時被暗殺。
史太林(1878-1953)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由1929至1953年的獨裁者。1924年在布爾什維克的領袖列寧死後,他為操控大權,剷除了黨內的敵對份子。他把蘇聯從一個農業社會,改變為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但卻以恐怖手段來統治國家。在其高壓政權下,數以百萬計的國民被迫害致死,潛在的敵人也被處決或送往勞改營。他是蘇聯極權主義的主要設計師,也是一位老練但又出了名無情的組織者。他毀掉了僅剩的個人自由,對於鼓勵個人成就也無甚見樹。但他卻創建了一個強大的軍事工業實體,帶領蘇聯進入了核子時代。
下載新聞稿按此下載照片:
傳媒垂詢
香港小交響樂團高級市場及業務拓展經理
莫皓明
電郵:amanda.mok@hksinfonietta.org
直線電話:+852 3607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