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約及首演
霍諾威年輕時曾是聖保羅教堂聖詠團的成員,並隨戈爾學習作曲。他自1975年起在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作曲。
霍諾威1960年代的作品充滿現代主義色彩,尤見於1969年為樂團而作的第一協奏曲。縱使他後來發展不同的風格,他並沒有摒棄這現代風格,並用於作品中,如《與天使相會的晚上》(1972)、為樂團而作的第二協奏曲(1979),及為倫敦小交響樂團而作的《詠嘆調》(1979-1980)與雙協調曲(1987-1988)。
霍諾威的另一寫作風格較具糅合調性和浪漫主義,這源於他就博士論文《德布西及馬勒》所研究的音樂語言、寫作風格及引用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創作風格。這見於他多個作品如《舒曼的場景》(1969-1970),卡努森指揮英國國家歌劇團於1990年首演的歌劇《卡莉莎》(1976),及為歷圖與伯明翰市交響樂團而作的《海景與豐收》(1983-1984)。同一風格亦見於他為不同室樂組合而作的小夜曲及嬉遊曲式的小品。
霍諾威的唱片包括由NMC灌錄他為樂團而作的第二及第三協奏曲,前者更贏得《留聲機》1994年最佳現代音樂唱片大獎。其他錄音包括由柯瓦契奇和德維爾分別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及圓號協奏曲,由Chandos重新出版的《海面上佈滿朵朵白雲》與《浪漫曲》,及由Hyperion出版的《幻想曲》、《C大調小夜曲》與《鍍金的戈德堡》。霍諾威的著作《音樂:隨筆與轉移》由Claridge Press於2003年出版。
霍諾威在1990年代的作品有在駐皇家弗蘭德愛樂樂團後而作的《安特衛普的風景》,為女高音及樂團而作,由狄遜湯馬士及三藩市交響樂團委約的《卡莉莎的後續》,以及由魯尼克斯指揮BBC交響樂團首演的第一交響曲。他近期的作品有為樂團而作的第四協奏曲,由狄遜湯馬士及三藩市交響樂團在去年二月首演。去年他受倫敦市小交響樂團、瑞典韋斯特羅斯小交響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聯合委約,創作了《第四牧歌》,也為布里頓小交響樂團創作一首全新的管樂五重奏。他的作品由Boosey & Hawkes獨家出版。
(3.2008)
Fourth Idyll op. 102
第四牧歌 (2006-07)
為樂隊而作
由倫敦市小交響樂團、瑞典韋斯特羅斯小交響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聯合委約
2008年3月27日 亞洲首演
香港小交響樂團 | 指揮:葉詠詩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拉威爾:《海頓小步舞曲》(2003)
為室樂團改編
2003年9月27日 世界首演
香港小交響樂團 | 指揮:霍活特 Christopher HOGWOOD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